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90.html
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千根草(Euphorbiahumifusa)和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的匍匐草本,它们的叶都差不多大小,叶对生,托叶2,着生于叶柄的基部两侧,而且摘下叶片和茎时,都会有白色乳状汁液流出。总之,普通人是不容易区分的。所以本期我们就来介绍这三者的区别,以方便快速准确鉴定它们。首先看下茎的特征,地锦草的茎不被毛,千根草和斑地锦的茎均被柔毛。叶的特征上,3种植物的叶形相近,椭圆、矩圆、肾状长圆形等各种圆,想要区分真心不易,叶片大小也相似,地锦草的叶片长5-10毫米,宽3-6毫米,千根草的叶片长4-8毫米,宽2-5毫米,斑地锦的叶片长6-12毫米,宽2-4毫米,先端也是圆、钝圆或钝,基部偏斜,边缘上显有差异,千根草的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但地锦草和斑地锦草常于中部以上具细锯齿。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特征就是斑地锦的叶片上面中部常具有一个长圆形的紫色斑点,叶背新鲜时可见紫色斑,而这个特征在地锦草和千根草上并没有,但是斑地锦极个别的时候也不出现紫色斑,基本上或多或少的叶片都会有的。叶片被毛情况上,地锦草和千根草两面被柔毛,而斑地锦两面无毛(我觉得近无毛更准备,观察了斑地锦的苗,发现还是有少量的毛的,但比其它2个,确实少太多了)。3种植物的叶柄均极短(1-2毫米)。地锦草的托叶无描述,千根草的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1-1.5毫米,易脱落,斑地锦的托叶钻状,不分裂,边缘具睫毛。花序特征上,3种植物都是杯状聚伞花序,不过地锦草的花序单生于叶腋,叶基部具1-3毫米的短柄,总苞陀螺状,边缘4裂,裂片三角形,千根草的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具1-2毫米长的短柄,总苞狭钟状至陀螺状,边缘5裂,裂片卵形,斑地锦的花序单生于叶腋,基部具短长1-2毫米的柄,总苞狭杯状,边缘5裂,裂片三角状圆形。因为花序过小,凭肉眼来看也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是由于这花实在太小了,所以单花的特征我们这就不描述了,有了茎、叶、花序和下面的果实特征也就可以。果实特征上,地锦草的蒴果三棱状卵球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2.2毫米,无毛,千根草的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直径1.3-1.5毫米,被贴伏的短柔毛,斑地锦的蒴果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2毫米,被稀疏柔毛。基于对于各种器官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编制一个基于营养器官特征、可快速鉴定的分种检索表。3种植物中,地锦草和斑地锦可入药。据《中华本草》记载,地锦草和斑地锦的全草入药称为地锦草,其性平,味辛,具清热解毒、利湿通黄和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和热毒疮疡。单方有:治疗脏毒赤白可用地锦草采后,洗净,曝干为末,米饮服一钱;治疗牙齿出血可用鲜地锦草洗净后煎汤潄口;治疗金疮出血不止可用地锦草研烂涤之;治疗妇人乳汁不通可用鲜地锦草全草30-45克(干的24-36克)和瘦猪肉-克,酌加红酒或开水,炖2小时后服;治疗小儿疳积可用地锦草全草6-9克,同鸡肝一具或猪肝90克煮熟,食肝及汤;治疗痈疮疔毒肿痛可用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治疗缠腰蛇(带状疱疹)可用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治疗臁疮烂疮可用地锦草末为外搽;治疗火眼可用地锦草熬水洗,或蒸猪肝食;治疗跌打肿痛可用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治疗趾间鸡眼可将鸡眼割破出血,以鲜地锦草捣敷之。

友情提示:如果您觉得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ajie.com/hdjyl/10730.html